湖北招商网络> 正文

地方改革最大危机:不是失败 而是安逸

2022-10-12 08:57

铁饭碗不再铁,生锈了?

听到这种声音,源自于山西,正在进行一项改革……只干了一件事——精兵简政。

机构改革一轮接一轮,时间一长,轰烈归于平淡,并没有焦点。

但是,山西主动“排雷”,不再是“打而不破”。最终,庙少了,方丈就少了。

这样看来,“牵线头、打七寸”,“踩在神经、感觉到疼”,震撼力与穿透力,不言而喻。

地方改革最大危机:不是失败 而是安逸

有人说是“裁官”,并不是这样。哪里有需要,就要去哪里,打破“铁饭碗”,甘当“引路人”。

改革的模板,不是复制,而是探索。

铁饭碗

开了一道口子

山西这场改革,启动于2020年。

其中,6个人口不足20万的小县城,成为了改革试点地区。前不久,河曲县宣布“大部制”目标基本实现,引发了全国的关注。

36个党政机构精简为22个

135名领导职数精简为114名

186个涉改事业单位整合为40个

1964个事业编制核减为659个

不难看出,精简党政机构,精简领导职数。

山西,是怎么改的?

其一,职能相近的机构进行重组。

县委办公室,完全可以和县政府办公室合署办公。人社局跟民政局合并,成立县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。

其二,由副县长直接兼任部分局的局长职务。

这就会出现,副县长兼任三个局长的身份。既减少了请示层级,时间上也缩短不少。

尤其,招商相关单位的职责,革新“等、靠、要”的思维惯性。

改革前,招商服务中心,仅负责项目的对接、洽谈、签约、落地等阶段的跟踪服务工作。改革后,需要从项目招引、签约、落地到开工、建设、投产做到全程负责。

以前,项目推进中心跟意向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后,工作就结束了。现在,需要考虑到项目是否会落地。招得来是基础,落了地、走得远才是关键。

这背后,人是核心。想打破“铁饭碗”,破的则是身份。

能上能下

关键谁下

改革的落脚点无非是三大方面:

一是机构如何设置;二是领导如何配备;三是人员如何定岗。

前两个方面,其实不难解决,难就难在第三个上。

单从精简机构来看,效率算是高的,也达到了目的。当把该撤销的机构撤销,把该合并的机构合并,人员的配备是个难题。

河曲县,从36个机构变成22个,意味着至少有14个“一把手”变动,如果有党政分设的,可能更多。

那么,谁上谁下呢?

就目前来看,没有能够做到严格区分,能者上或留,庸者下或退。能者不必多说,而庸人还没有真正“下”的通道,没有形成“下”的氛围。

从这个角度看,并不是完全成功的样板。人员配备不到位,何谈人员定岗呢?

所以说,小县改革是系统工程,县级机构清晰各自的职能定位,同时要有效处理各种行政衔接。

最合脚的鞋子

不见得是最贵

今年,“985”名校生进县城,话题一下就热了。

有人认为,“大城市更需要985,别浪费高端人才”;也有人讲,“人才推动县域经济发展”,莫衷一是。

我认为,这两种说法都是比较宏观的。任何“饭碗”都是经济成果的分配端产生的,绝没有凭空产生的经济成果。

水龙头造不出水,甚至不是大自然的搬运工。造矿泉水的工厂,有一系列的生产、包装、运输。

任何分配,都要知道“水源”在哪里。“铁饭碗”里的饭,亦是如此。

问题很简单,人力成本投入高,期望回报就更高。其中,不少小县城是完全提供不了的。

县级财政是大量财政转移支付的末端,分配层级低,财政输血的依赖度却高。

显然,这不是一个稳定的“水源”。如果源头活水减少了,县级财政的保障力度就要存疑了。财政“大池”的水少了,县城财政保障力度可想而知。

当然,“饭碗”还在,饭得自己“找”。人力相关的生产要素,能不能产生经济效益,取决于配置合理,高配未必有高产出。

结语

地方改革,做别人不能做之事,做别人不愿做之事,方能见“微光”。背后则说明,远见和眼光,是地方主政者的必备要素。

什么叫“远见?

在地方问题露出蛛丝马迹之前,就能够作出判断。

而战略就像选车道,选错了道,就算你开宝马,也只能眼睁睁被吉利超过。

所以,地方改革要有全局观,升到半空,看清楚前面路况,再回到车里选对车道。地方改革最大的危机,不是失败,而是安逸。

总是盯着眼前的问题,看不到新的机会,选不对赛道。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招商引资政策
  • 工业用地信息
  • 厂房租购平台
  • 其他招商信息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
    政策下载
    在线咨询
    电话沟通
    电话咨询
    400-115-5265
    免费下载产业扶持资料